今年,各地的疫情沒有徹底結(jié)束,
許多博物館還沒有完全開放,
加上預約名額有限,
宅在家里,云參觀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我們?yōu)榇蠹揖臏蕚淞?/span>
云觀博,講述“老房子”里的故事系列小講堂。
帶上美麗的心情,暖冬出發(fā)!
鐘樓的歌?是什么歌?
明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由于城市發(fā)展需要,西安城經(jīng)歷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擴建。陜西巡撫龔懋賢命咸寧、長安二縣令主持鐘樓整體東遷工程,并為此作《鐘樓歌》一篇。
《鐘樓歌》作成后,誰也不知何時被刻碑鑲嵌在了鐘樓二樓西北角的墻面上。出于文物保護和現(xiàn)在博物館展陳的需要,觀眾們不能親睹原碑了。2016年鐘樓維修時,小編倒是很幸運,親眼目睹了其尊容。
看到了嗎,就在圖片右手邊的位置。細心的觀眾可能還想問左邊哪兩個是什么?小編在此先賣個關(guān)子,下次再說還是仔細看看《鐘樓歌》碑吧~~
這圖雖然不美,但確實《鐘樓歌》的真容。下面,還是小編“唱”給你聽吧——
西安鐘樓,故在城西隅,徙而東,自予始。樓維筑基外,一無改創(chuàng),故不廢縣官而工易就。無何,予告去,不及觀其成。漫歌手書,付咸、長二令,被撰記者采焉。歌曰:
羌茲樓兮誰厥詒,來東方兮應昌期。挹終南兮云為低,憑清渭兮銜朝羲。鳴景陽兮萬籟齊,彰木德兮奠四隅,千百億兮鐘虡不移。
萬歷十年,歲在壬午,春人日,蜀內(nèi)江病夫?qū)庡>邮魁忢t書。
客有謂余,歌可作鐘樓銘者,觀銘,非予敢任也,故仍以歌銘。
這歌是當時的陜西巡撫龔懋賢大人刻寫,具體的意思是這樣的:
西安鐘樓,原在城西,遷到東邊來,是從我手里開始。除了修筑樓基外,一點也沒有改變和創(chuàng)新,所以不會荒廢縣署的公務,工程是很容易完成的。不久,我離職而去,等不到看它完工,隨便地寫了個歌,交給咸寧、長安二位縣令,以供寫“記”的人參考,歌是這樣的:
這個鐘樓啊,怎樣來到世界上?遷到東邊來啊,象征著繁榮興旺!登樓一望,仿佛可以牽引終南山啊,云彩也低低地在腳下飄蕩。下臨青青的渭水啊,上迎燦爛的朝陽。聽吧!當樓上大鐘敲響,各種音調(diào)都齊備,聲音多么嘹亮!大興土木,宣揚“木德”啊,奠定了四角,樓基很堅實,就是經(jīng)過千百億年之久啊,掛鐘的木架也絲毫不搖晃!
萬歷十年正月初七,龔懋賢書。
有客人對我說:“這個歌可以當作鐘樓銘來看。”銘,不是我能寫的,所以仍舊作為歌而刻寫了。
可以看出來《鐘樓歌》碑是西安鐘樓東遷的重要史證了吧。更重要的是,從龔大人的唱詞中還可以看出來鐘樓從古的偉岸身影一直都沒有變化呢~
為了讓觀眾在參觀中不留遺憾,更加清晰了解這座巨大建筑整體遷移的過程,以及古人400年前為建設西安而做出的努力,2017年5月鐘鼓樓博物館復制并展出這塊石碑。現(xiàn)在大家來到鐘樓都可以一睹為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