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彩畫從起初的在木構表面施涂敷彩防止風雨侵蝕到后來逐漸形成的一種具有象征意義和美學價值的裝飾,其題材、內容、色彩都始終與建筑的形態(tài)、風格和格局涵容互攝。因年代久遠,西安鐘鼓樓最初的彩畫是什么形制無法追溯,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鐘鼓樓上的彩畫是1953年重繪的。盡管是近代的產物,但仍然是建立在建筑傳統(tǒng)工藝及傳統(tǒng)材料的研究上,適度采用現(xiàn)代技術,秉承了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反映出當代特征。在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鎖定“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之際,策劃舉辦這場彩畫藝術展,意在通過對過往測繪和研究資料的整合,為公眾呈現(xiàn)一個直接的正視歷史、知曉現(xiàn)狀、連接未來的彩畫視界,也是一次開創(chuàng)藏品闡釋與展示的新方式,尋找和連接新觀眾的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