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東遷后,唐景云鐘即懸于其上(房屋內(nèi)),在經(jīng)歷第二次變遷之后,此鐘即叩之不鳴。無奈之下,當(dāng)時的地方官員下令重新打鑄一口鐵鐘,懸于鐘樓上(房屋外)。此鐘為明成化年間 (1465-1487年)所鑄,重2500KG,鐘身上鑄有“皇圖永固,帝道遐昌,佛曰增輝,法輪常轉(zhuǎn)”等字樣,鐘的邊緣鑄有八卦圖案。鐘身上的字樣和圖案亦是明代儒、釋、道三教合一現(xiàn)象的實(shí)物佐證。1997年,仿制“景云鐘”重上鐘樓,這口大鐘成為鐘樓歷史的見證。